中国女权主义(二)日韩女权
日本女权
日本女权思潮高涨盛行的年代,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大约30多年前。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在泡沫破裂前有过一轮蓬勃的发展期。经济的虚假繁荣,提升了就业环境,收入的增加让越来越多女性举起了女权主义的大旗。当时的日本女性主张一个女人应该有四个男朋友,分别是:跑腿男、买单男、礼物男、以及本命,1990年《週刊宝石》报道都内女大学生每30名中就有28名拥有跑腿男。
作为新时代独立优秀女性,想追我们,当然得拿出点诚意来。于是,在“恋爱资本主义”盛行的当时,日本男性请女性吃饭基本都5万日元(以现在汇率换算约为2785元)起步,小礼物没个4万日元都拿不出手,过一个平安夜基本40万日元(以现在汇率换算约为2.23万元)就没了。而当时日本普通打工人的月薪,只有30万日元(以现在汇率换算约为1.67万元)。
当时杂志上到处都是介绍如何通过买物博得女朋友欢心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慢慢涌现出了一批“平成新女性”。她们相较于“恋爱资本主义”最大的区别便是——干脆连恋爱都不谈了。她们主张女性也能创造美好生活,所以要追求“自由”,不跟“臭男人”结婚,婚姻是对女性的压榨。虽然这两波女权有些许分歧,但还是达成了反对性骚扰,反对职场歧视、共同谴责男性罪犯等共识。
看到这似乎都没有什么毛病,但物极必反,月满则亏。随着日本女权的不断扩大,部分女权主义者开始有了优越感,并对男性产生歧视,两性之间走向对立。男领导给女下属发邮件,是职场性骚扰,男同事看了女同事一眼,是心怀不轨,男性只要与女性发生身体接触,就是猥亵…很快,日本女权也找到了“财富密码”:比起学术思辨的女权,对男性直接破口大骂的“女权”更具有传播性。于是,舆论氛围开始变得乌烟瘴气。
就在对立越来越激烈的时候,日本的经济泡沫被戳破,这也让日本女权运动迎来了巨变。经济进入大崩盘时代,各企业不破产都得谢天谢地了,哪还有那么多钱去招人?日本1991年的求人倍率是2.86,这意味着大学生一毕业,有2.86个岗位在等着他们。而2000年的求人倍率仅为0.99倍,也就是说,不管怎么着,总有1%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饭都快吃不起了,自然也没人有精力去扛女权大旗了。僧多粥少,必定就会形成「内卷」,这个我们都深有体会,于是,日本青年一头扎进职场内卷的滚滚洪流,看最后谁能成为“卷王”。有时候不得不承认,男性与女性生理构造上的差别,让男性能更好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在这场职场内卷大战中,女性没能笑到最后,大部分都被厮杀出局。
摆在被卷出局女性面前的退路,就是回归家庭。可她们这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丧失了选择权——还在职场里卷着的男性,觉得自己掌握着财政大权,自然不会再给女性提要求的机会。**被卷出职场的男性更是选择躺平:既然我没钱,那我就不谈恋爱不结婚了,这样也不会踩“压榨女性”的雷。**这也就解释了宅男文化为什么会在日本兴起:我的“纸片人”能歌善舞,还不用买包买房,这不比结婚香吗?
这时候的日本,就发生了很有意思的现象,女性比男性更渴望婚姻。2016年明治安田生活福祉研究所的调查问卷显示:希望结婚的男性只占38.7%,妇女则占59%。忙活了一圈,日本女权主义啥也没捞着,择偶标准甚至还从以前的三高(高学历、高收入、个子还要一米八以上)降到了只要有工作、不家暴就行。
但男性这边只是外因,更重要的是女性基本盘的崩塌。前边也说了,最开始日本女权的共同诉求大体一致,但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中,逐渐发生撕裂。一部分女性希望同男性组建家庭,一同抵御高房租高物价,摆在她们眼前的,是现实的经济风险。既然主张结婚了,自然也不再发出支持女权的声音。另一部分女性则开始更加极端地仇视男性,她们认为自己的失业,是男性压迫的结果,而不是经济萧条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那一批在职场里留下来的女性,也开始反对女权主义了。如果现在还按照以前的套路,继续实行“男上司给女下属发个邮件就是职场性骚扰”的思想,那岂不是在增加她们的就业成本?明明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在职场中光明正大的赢男性,为什么要节外生枝?
所以,当时日本的职场女性真正的诉求是,拒绝将女性特殊化的“男女平权”。只不过,这时候刹车,已经晚了。
女性职场成本高的认知已经被建立,大量女性从职场被驱逐,即便留在职场,也要受到薪水上的区别对待。比如,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2019年“工资结构基本统计调查”就显示:男性平均月工资33.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23万元),女性25.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66万元)。女性的平均月工资只有男性的3/4。而这个惊人的差距,竟是自有统计数据以来最小的一次。
如果一定要说日本这场浩荡的女权主义有什么现实意义,那应该是让一部分日本男性成为了一个不结婚不负责,所有钱都拿来投资自己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比女权更独立,还比女性更加扛得住996的“洗礼”。
韩国女权
跟韩国激进、疯批的女权运动比起来,日本简直是温柔的小打小闹。不对,确切地说,韩国那叫性别战争。之前韩国的一个魔幻新闻:为国争光的韩国射箭选手拿下金牌后,因为是短发被认为是女权,被网暴要求退还金牌。先别着急疑惑韩国男人的敏感,他们变成今天这样是有原因的。其实在十多年前,韩国的男女也拥有过“蜜月期”。最开始,韩国和日本拿到了差不多的剧本:经济发展、韩国女性开始寻求独立的道路,当时的韩国男性也很支持女权。
可是很快,事情开始反转。新世纪,中国的崛起不断挑战着韩国的支柱产业,韩国也出现了内卷,再加上2008年的经济危机,失业率陡增,韩国年轻人开始卷上加卷。韩国女性也和日本女性一样,在职场这条赛道中败下阵来,那些同样被竞争淘汰的韩国男性,很多都把怨气撒在女性身上。这就为之后“谁也瞧不上谁”埋下了种子。而且,韩国社会的资本财阀等问题,加速了极端女权的诞生,于是,韩国也就涌现出了像Megalia这种激进女权组织。你可能没听过Megalia,但一定见过这个手势 ,没错,这个手势就是Megalia的logo。
像Megalia这样激进女权组织在韩国有好几个,它们打着女权的名号,干了很多畸形极端的事。偷拍男性发到网上,网暴、侵犯隐私是她们反攻男性的方式。还有成员将刀架在父亲脖子上,配文:“如果在他睡觉时杀死他会怎么样?”她们还会将自己流产的男婴拿去喂狗、在论坛大发特发男性被切割生殖器后的无码照片,甚至,连公猫都不放过。
其实,韩国这些女权的思路从一开始就错了,她们想要在职场上获得平等的权利,怼的应该是财阀资本家,而不是无产阶级男性。被韩国女权这样胡乱扫射一通,韩国男性打工人也彻底怒了。几乎每个韩国男人都要服兵役,万一女性利用我们服兵役那两年完成弯道超车呢?再加上韩国总统文在寅这个“女权主义者”,一上台就出了很多保护女性的政策,这样一来,弱者难道不应该是我们男性吗?
在谁也不服谁的情况下,韩国男性对韩国女权主义发起了「镜像攻击」—— 一张合影上女性比男性少,被女权说成是性别歧视。韩国男权开始以暴制暴,且暴力得更彻底:
“没错,这就是歧视女性,网站赶紧下架谢罪吧!” “但是,换上去的照片女性不能比男性多,要不就是歧视男性哦!”
另外,吃饭必须AA,这才公平,但凡让男性付多一块钱,那都是歧视。喏,你要公平,我给你,并且我给你绝对的公平。(这种思想在国内其实也有了一些苗头)
对此,韩国女权们并没能彻底反应过来。她们起初觉得挺好。比如,韩国为了保护女性,甚至还出台了一个很离谱的条例:男生求爱超3次,构成犯罪。这个条例乍一看是在保护女性,但男权们对此的反应,却让女权们很快发现自己吃大亏了。因为在这种规定下,韩国男性的恋爱成本和风险被大大提升,门槛高了,放弃的自然也多了,而且追到一半想换人,这个条例还可以成为“完美借口”。不是我不想追啊,是因为我尊重女性啊。
意识到方向跑偏,韩国女性开始提反对意见。但是,韩国男权已经硬气起来了。于是,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韩国男权一边抢占政治正确高地,说不能给男性机会,韩国女性一边反过来支持要多给男性机会。就连在婚姻问题上,韩国男权也趁热打铁,一致把话题由最初女权提出的“婚姻是对女性的压迫”,变成了“比比谁更不想结婚”的魔怔大赛。因为韩国男性发现,在经济下行、性别对立的环境中,不结婚不负责,赚了钱都给自己用,其实对自己更有利。至于父母和传统秩序带来的结婚压力,如今被女权这么一闹,也顺理成章地给打掉了,简直不要太爽。他们谢谢女权还来不及呢。这下,韩国女权才发现自己输了,折腾了一圈,大量韩国男性居然才是更不想结婚的那一方。
她们在婚姻中挑了男性一堆刺,本意是希望对方能屈尊改正,结果对方不仅说对啊我就这样,还彻底不结婚了,说谁先结婚谁是狗。最荒诞的是,韩国男权在“打拳”的过程中还在不断地总结经验,自我优化。他们发现不管职场女性是多还是少,都有人骂男人。那既然都要挨骂,不如把职场女性都给卷出去,这样起码男性的职位就变多了。
“当对方无论如何都要指责你在性别压迫时,你最好真的在性别压迫。”
既然注定要背黑锅,那就确保这口锅,越黑越好。
其实发展到这一步,还不足以被称之为性别战争,之后的故事,越来越魔幻。2018年,一名韩国男性在餐厅吃饭时被控性骚扰一名女性,虽然证据只有受害者的证词,但那名韩国男子还是被判了6个月。这件事激起了男性群体对女权的反对声浪。据《韩国先驱报》报道,最近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韩国,76%的20多岁男性和66%的30多岁男性反对女权主义。他们认为女权主义不再是单纯的主张性别平等,而演变成了一种性别歧视和仇恨。甚至有56.5%的男性表示,如果女朋友是女权主义者,他们会立即与她分手。
超过半数的韩国年轻男性都对韩国女权心生厌恶?这大概已经能说明了韩国男性路人的普遍想法。看来,韩国极端女权不仅把自己名声搞臭了,还成功地把反女权的男性群体,越搞越大。很快,韩国社会“仇男”“厌女”的现象,逐渐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保守派李俊锡曾经说过:“激进的女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一样有毒。”
这段话说出口后,李俊锡是会被赶下台,还是要向女性道歉?都没有。今年6月,李俊锡在缺乏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当选为韩国最大在野党国民力量党的党首,并且,他的主要支持者都是年龄在二三十岁的年轻男性。李俊锡凭借坚定不移的反极端女权思想,杀出了一条血路。这种性别之争,让韩国年轻男性这个本应是左翼核心基石的群体,直接投向了保守派,谁看了不得说一句魔幻?
高举女权大旗的总统文在寅也“两头不是人”。当时竞选时,他承诺让自己的内阁成员有半数为女性,之后也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女性权益的政策,这直接伤了韩国年轻男性的心。有次他还在部下被MeToo时,保持了沉默,同样导致他失去了女性选民的支持。
所以,看到这里大家能明白韩国女权为什么最终会崩盘吗?
她们从始至终都没有想好,自己的诉求是什么,边界在哪里,更没有思考过谁是自己的朋友、谁是自己的敌人——
要反对职场歧视,她们本应将炮火对准资本家,却最终瞄准了其他工薪阶层的男性;要反对性骚扰,她们本应谴责施暴者,呼吁健全相关法规,却说“全体韩国男性都是XX犯”;
这场为自身权益呐喊的运动中,她们的呐喊不仅有失偏颇,而且很少考虑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现状,忙活一通,也没有真正为本国女性争取到什么利益。反倒还彻底激怒了韩国男性,让他们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并且直接把资本和政治都输送到了男性那边,让这个群体的实力、凝聚力连同队伍本身,不断扩大。
这时候刹车,早就晚了。
三十年性别战争,日韩两国以一地鸡毛为结局,其荒诞之处也不免令人唏嘘。
本意是为了促进女性群体能够更加平等地生活、工作,结果催生出了一批极端男权主义者,他们学会了极端女权的那套理论,不结婚不负责,彻底贯彻精致利己主义,就算天王老子来了也是爱咋咋地,将所有资源都放在自己这边。但好在,这其中也诞生了一批为真正的女权奔走呼号的女性力量,她们始终贯彻男女平等,坚决反对特殊对待。
纵观日韩两国的经验教训,我们能发现很多东西。比如,不管初衷是什么,诉求一定要统一。女性对男性的诉求虽然多元,但是过于分散,缺乏核心点。例如,有的女性希望男性有钱、有颜,有的希望男性温柔体贴,有的则觉得自己一个人过挺好。大家唯一的共识,恐怕就是对男性的不满,但具体希望男性在哪块改进,非但没有统一,反而是互斥的。
反观男性,他们对女性的诉求都是年轻漂亮,所以更容易形成坚固的统一战线。虽然日韩女权的种种进程,最终走向了消亡,但其中仍有太多东西值得深思。比如,为了“公平、平等”的初衷而勇敢发声、奔走呼号,这无可厚非,但不能在这个过程中走向极端,开始寻求一种超越了自身的特殊利益。以及,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生而为人都不容易,在这世间也都有着各自需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既然如此,与其拔刀相向不如协同合作,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对彼此再多一些包容、理解。
希望类似的性别对立,能从战争,走向和平。